臺灣的著名舞蹈團“云門舞集”是中華舞蹈走紅西方的代表,從《流浪者之歌》開始,“云門舞集”的很多作品都在國際上贏得很好的聲譽。
臺灣的著名舞蹈團“云門舞集”是中華舞蹈走紅西方的代表,從《流浪者之歌》開始,“云門舞集”的很多作品都在國際上贏得很好的聲譽。由臺灣云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編創于1998年的經典舞作《水月》,即將于8月25日至28日亮相國家大劇院舞臺。林懷民日前現身國家大劇院解讀《水月》,他說:“2007年《水月》在保利劇院演出時,演完后留下的觀眾寥寥無幾,他們也不知問些什么問題,而現在,觀眾的眼睛在改變!
從2009年“云門舞集”在國家大劇院演出《行草》、《流浪者之歌》、《九歌》、《松煙》,以及云門舞集二團演出的《云門新聲》、《斷章》和《來》,觀眾漸漸認識到云門舞集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作用和中華精神的弘揚。而再次帶來《水月》,林懷民深有感觸。
《水月》是林懷民由“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的佛家偈語中獲得靈感作舞,其舞蹈動作則根據熊衛先生所創“太極導引”的原理發展成形。自1998年首演至今已演遍全球,獲得海內外熱烈好評,被譽為“二十世紀當代舞蹈的里程碑”,成為林懷民九十年代的巔峰之作。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也是觸發林懷民創作《水月》的一個因素,林懷民說:“西方人不停地問我為什么用巴赫?我說,我一直想擺脫他,但是擺脫不掉,巴赫在我家已經住了20年。西方人不相信用巴赫的音樂能夠創作出這么一部作品,但是,我理解的巴赫就是這樣!
在《水月》的演出中,需要有一個裝有數噸水的舞臺裝置,舞者要在28攝氏度的水中起舞,林懷民說:“那些水是被加過溫的,演出前燒到40攝氏度,燒好以后放在那里,等到舞者要踏入的時候,一定與舞者的體溫相等,舞者才不會受傷。”怎樣欣賞《水月》,林懷民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首先要放松,然后專注,這些是欣賞《水月》的必要條件,用心感受,專注才能看到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