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童年時代,一定讀過許多色彩斑斕的童話故事。這些故事,教你良善,賜予恩慈,給你今后的人生路途潛移默化的影響。《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就是這樣一則童話。 作為北京市文化局主辦的第六屆“圓夢中國 春苗行動”的重要演出,浙話藝術劇院籌備已久、深受觀眾期待的兒童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終于迎來了北京首場演出,將于2017年7月30日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舉行二場演出。這是由著名的李寶群編劇改編、浙江話劇團排演并隆重推出的一部熟悉而經典的兒童劇,主創團隊在文學巨匠普希金大師所寫的原劇基礎上進行了大膽而新穎的改編,不僅保留了經典故事的精華,更融入了穿越的環節與時下備受關注的“孩子成長缺乏父親陪伴”的話題。 站在普希金這個文學巨匠的肩膀上,這部兒童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做了新的改編,在保留原有韻味和寓意的情況下,輔以更新,更符合時代的元素,用出色的演技、舞臺調度、舞美呈現讓這個原本只有薄薄一頁紙的故事變得更有層次,更蘊藏戲劇藝術價值。 劇目介紹: 小學生波波,因為惱怒于爸爸總是不陪自己,不小心觸發了魔法,把爸爸封閉在《漁夫與金魚》的童話故事里,為了彌補這個錯誤,波波進入這個故事中去解救爸爸,在這個過程中達人和孩子真正理解了對方。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原著: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用敘事詩寫成的童話故事。故事中的老太婆總是不滿足,向小金魚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要求。老太婆無休止的追求變成了貪婪,從最初的清苦,繼而擁有輝煌與繁華,最終又回到從前的貧苦。故事告訴我們,追求好的生活處境沒有錯,但關鍵是要適度,過度貪婪的結果必定是一無所獲。 故事的原著作者: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造者,更是19世紀世界詩壇的一座高峰。普希金是文學的寵兒,也是時代的旗幟。他作為民族意識的體現者,反映了俄羅斯人民要求民族尊嚴、國家獨立、社會進步的愿望和心聲。普希金對俄羅斯作家影響巨大,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詩人與之相比。 編劇李寶群:國家一級編劇,現任總政話劇團藝術指導。他的作品數次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多次榮獲文化部文華大獎...... 導演繆方韻: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06級。2010年進入浙江話劇團擔任導演和演員的工作。導演代表作品兒童劇《故事書的故事》《安全第一課》《孔子治學的故事》,話劇《偏偏遇見你》。
劇目介紹: 小學生波波,因為惱怒于爸爸總是不陪自己,不小心觸發了魔法,把爸爸封閉在《漁夫與金魚》的童話故事里,為了彌補這個錯誤,波波進入這個故事中去解救爸爸,在這個過程中達人和孩子真正理解了對方。 站在普希金這個文學巨匠的肩膀上,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做了新的改編,在保留原有韻味和寓意的情況下,輔以更新,更符合時代的元素,用出色的演技、舞臺調度、舞美呈現讓這個原本只有薄薄一頁紙的故事變得更有層次,更蘊藏戲劇藝術價值。 浙話藝術劇院籌備已久、深受觀眾期待的兒童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終于迎來了首場演出。這是由著名的李寶群編劇改編、浙江話劇團排演并隆重推出的一部熟悉而經典的兒童劇,主創團隊在文學巨匠普希金大師所寫的原劇基礎上進行了大膽而新穎的改編,不僅保留了經典故事的精華,更融入了穿越的環節與時下備受關注的“孩子成長缺乏父親陪伴”的話題。 繆方韻導演曾接受采訪表示“很多父親為了賺錢卻成了孩子成長過程里的影子,為了更好得表現影子這一話題,該劇特意融入了中國傳統藝術表演皮影戲的成分”,而皮影戲也正是貫穿全劇的重要線索。劇目以小主人公波波聽著皮影戲講漁夫和金魚故事的形式開場,暗示波波的父親漸漸成為了他生活中的影子,并以波波和父親并肩玩耍談心與剪影道別的形式結束,向觀眾傳達了父親這一角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故事迎來了圓滿結局。劇終時全體演員還集體表演了一段獨具特色的舞蹈,這段舞蹈動作全是按照皮影戲的形式完成,許多觀眾都表示這段精彩的加演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該劇的另一亮點便是將經典童話與當下興起的穿越元素的巧妙結合,從而使該劇更充滿具有時代感的童話色彩。劇里觸發了皮影戲魔法的波波因不滿較少陪伴自己的父親而讓爸爸穿越進了《漁夫與金魚》的故事中,為了找回爸爸,他也進入了故事中,從而引發了一系列充滿童趣的情節,在這懲罰與解救的過程中,大人與孩子都開始慢慢理解對方并反思自己的不足。身處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時,老婦人的貪得無厭、一意孤行,與波波和漁夫對她的擔心和焦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凸顯出知足常樂的寓意。 觀劇過程中,臺下的孩子們不時發出銀鈴般的笑聲與陣陣掌聲,在小金魚與漁夫出場時,更有小朋友情不自禁地表達贊美喜愛之情,散場時觀眾席掌聲不斷,眾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停留在海報前重溫故事余味。 《漁夫與金魚的故事》原著是偉大文學家普希金用敘述詩寫成的故事,這個淺顯易懂,卻又內蘊豐富的故事在全世界都廣為流傳。浙江話劇團的主創團隊就是站在普希金這個文學巨匠的肩膀上。將《漁夫與金魚的故事》做了新的改編,在保留原有韻味和寓意的情況下,輔以更新,更符合時代的元素,用出色的演技、舞臺調度、舞美呈現讓這個原本只有薄薄一頁紙的故事變得更有層次,更蘊藏戲劇藝術價值。 如何將國外的經典文學進行本土化處理是主創團隊思考的最用心的一個問題,也是因為他們的用心帶給我們別樣的驚喜。在兒童劇《漁夫與金魚的故事》中繆方韻導演和舞美設計師陳繼遠老師共同探討加入了“ 皮影戲 ”這一元素。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元代時,曾傳到各個國家,這種源于中國的藝術形式,迷戀了多少國外戲迷,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中國影燈”。就這樣這個來自外邦的童話故事與曾受多個國家歡迎的藝術形式結合相得益彰,讓整個戲中西交融,頗有趣味。 除此之外,編劇與導演也將故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在原有的單線條結構上,又加了一條故事線。“漁夫”和“金魚”是“故事”里的人物,而現實中又有小學生波波和父親的一條線。父親不小心被魔法控制進入了“故事”的世界,波波也為了救父親,進入了神奇的故事世界。兩條線互相交織,讓原本簡單的故事變得更加跌宕起伏,也更符合當下孩子的成長心境,讓大人與孩子都得到共鳴。 《漁夫與金魚的故事》中舞蹈場景的編排也頗為驚艷,這些舞蹈優美動容,除了單純美學意義上的賞心悅目,肢體和舞蹈也用來展現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金魚”“浪花”“漁夫”等角色除了用臺詞來塑造人物性格,各自都有不同的舞蹈形式。 總之文字與圖片都不能表達出這出戲的精彩,還是需要您去劇場一睹為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