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國家大劇院項目人張斯堯的音樂筆記。
從5月3日到6日,國際鋼琴系列一口氣演了四場獨奏會,聽說有朋友們這幾天是這么過的:
3號聽完柳比莫夫的現代作品,回家打開自己的鋼琴開始嘗試在琴弦里搭配各種“預置裝置”的組合;
4號聽完第一場布萊克肖,又默默把鋼琴上的臺燈調暗感受大師同款的“莫扎特氛圍”;
當然5號回家后早早就休息,因為6號老時間又來到了“莫扎特鋼琴奏鳴曲全集”的音樂會現場。 阿萊克謝·柳比莫夫(Alexei Lubimov)和克里斯蒂安·布萊克肖(Christian Blackshaw)兩位70多歲的老人,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為喜愛古典音樂的朋友們帶來了這個“鋼琴周末”。
相信絕大多數選擇來聽5月3日獨奏會的是擁有相對資深和專業聆聽經驗的朋友們。阿萊克謝·柳比莫夫的演奏曲目風格幾乎包括了整個鍵盤樂器的創作歷史,然而我們知道,光就彈奏的方法而言,針對不同時期鍵盤樂器的演奏法其實并不一樣,有時甚至是相反的。
于是我們在舞臺上見證了這樣一個奇妙的現象,各種各樣的技巧,以及不同的音樂風格,包括下半場預置鋼琴在內的不同聲響,都融合在柳比莫夫一個人身上。有一個詞叫大開眼界,毫無疑問在這場音樂會的現場,每個人的耳朵都迎來一次冒險之旅。
我并不清楚柳比莫夫先生是如何做到在不同的模式之間任意切換的,但他就是做到了,而且在他看來:“把琴彈好是一個再基礎不過的任務,沒什么好值得稱贊的”。 值得分享的有兩個小細節:
第一點,盡管柳比莫夫大師會用不同的鍵盤樂器演奏專門對應的作曲家的作品,但是對于貝多芬,大師是猶豫的,因為他說他還沒有找到針對貝多芬作品完美的聲響。“我不覺得現代鋼琴的聲音能讓我更好的理解貝多芬的作品,而早期的鋼琴,盡管我嘗試過,但顯然也不能勝任,唉……貝多芬,我好久沒彈過了。”看的出來,老人家真的很遺憾;
第二點,在節目單“小折頁大文章”介紹騰霍爾特的部分時,作者余志剛先生寫了這么一句話:“一些細小的細胞會被反復”。擔負當晚這首作品翻譜任務的我,對這句話真是感觸良多……
“每個反復的地方您打算彈幾遍呢?” “我不確定,舞臺上彈起來再說吧。” “我看您先前的錄音是25分鐘左右。” “但坦率的講我最欣賞的是一個40分鐘的版本哎!” 事實上是大部分單獨的小節將被隨機反復數次——這是作曲家交給演奏者二次創作的自由。
對于下半場加在德彪西前奏曲中間的三首約翰·凱奇的預置鋼琴作品,大師花了45分鐘往琴弦中加入螺絲,棉塞等裝置,那專注的樣子很像在實驗室里向試管中滴加試劑的科學家。
“我希望觀眾能接受這樣的曲目。你知道對于我,這就像是一種‘日記’的分享,不光是從傳統到現代,還包括從西方到東方。
“所以您才為聽到最后的觀眾準備了返場的‘彩蛋’?” “阿哈!可以這么認為。”老爺爺在回去的路上這么說。
來自德彪西前奏曲第一冊的《西風所見》,干凈利落,與正式曲目中德彪西前奏曲第二冊形成呼應;之后的肖邦《船歌》,讓觀眾沸騰,要知道對于“旋律”的期待,大伙兒在當晚可是等候多時了;彈完第三首返場曲舒伯特《即興曲,作品90之4》,大師回到后臺一字一句地說:“我想應該沒有什么能再放在舒伯特之后了。”然后轉身上臺,謝幕,坐在鋼琴前,帶來《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311》第一樂章——而這也確實不是舒伯特“之后”的作品。
此時此刻,讓人想起2016年的秋天。安德烈·席夫在協奏曲音樂會的返場部分,用海頓變奏曲和第二天開獨奏會的穆雷·佩萊西亞“打招呼”。你看,大師們的世界確實很難懂,但很有趣。
告別有些“童趣”的柳比莫夫大師,我們迎來了英國的“紳士”布萊克肖先生和他的3場莫扎特鋼琴奏鳴曲全集音樂會——這是一個兩年前的約定,當時他演奏了舒伯特最后一首鋼琴奏鳴曲D960。
雖然都屬于樸實無華的演奏類型,但和擁有天馬行空創意的柳比莫夫相比,布萊克肖本人的曲目傳統很多,而他也很適合莫扎特的“范兒”,甚至說起話來都是安安靜靜的。每次和他交談,都會不自覺地被他帶入到一個特有的“語言程序”中,相互間“彬彬有禮”起來。
他對鋼琴的要求很高、很細致,顯然不是那種熱衷于主動拓展鋼琴潛能的演奏路數。他希望樂器能夠承擔好自己的責任,以至于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不用耗費過多不必要的精力。
于是你會看到他在音樂會上“大大方方”的輕奏,再輕奏,似乎并沒有考慮“最后一排聽不聽的到的問題”,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專注地表達著莫扎特寫給全人類的旋律。
加上他本人對燈光特別敏感,所以每次的音樂會,除了調整鋼琴,對于場地內燈光效果的調試,也要費一番功夫,而這種調整,甚至擴展到化妝間里。
此次小劇場的演出燈光,看上去,很暗,好像把人拉回到莫扎特那個年代——燭光里的演奏廳——或許這就是他心中的夢境吧。
可以這么說,在任何時候,針對作曲家作品全集的演出都應當算是一件大事。且不論藝術家對于曲目前期的準備和研究——此次布萊克肖對莫扎特第八和第九首奏鳴曲的順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亦或是我們專門邀請楊燕迪先生主筆在1600字左右的篇幅內總覽莫扎特全集的介紹文章;單單是動輒七八十分鐘的上半場,我想無論是對于演奏者還是聽眾,都是不小的挑戰。
尤其讓人感動的是,我們看到三天里有不少小朋友們出現在演出的現場。要知道,好多大鋼琴家,每當我問起他們最早開始決定學音樂是什么時候,他們都會清晰的回憶起,小時候跟著自己父母去聽音樂會的情景。
此時想對這些孩子們說: 你們真的應該好好感謝自己的父母帶你們來聽古典音樂會。或許,你們和那些大鋼琴家小時候一樣,還不太明白,為什么會有一大屋子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聚精會神地,安安靜靜地坐上2個多小時聽臺上的人彈琴并在最后歡呼喝彩。但這就是古典音樂會,它有自己的觀演禮儀和欣賞習慣,希望你們可以慢慢愛上它。
最后,很高興看到能有這么多喜愛音樂的朋友在這個周末來到國際鋼琴系列。希望這些精彩、有趣、感人的作品和一起營造出的演出氛圍,讓古典音樂的種子在更多人的心中萌發;希望國際鋼琴系列繼續帶給大家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夜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