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高度集中聽音樂?
文 | 阿布
當精神高度集中時,我們可以使用自控力將意識集中到身體的一個或多個器官。
比如,我剛才在想“意識”這個詞時,就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大腦。想認真的寫一行字,做一頓飯,或聽一首曲子,都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
事實上,我們的耳朵始終都處于“打開”的狀態,之所以這樣我們才可以從睡夢中聽到鬧鈴聲,才能獨處在一間安靜的房間并聽到來自隔壁的喃喃細語。既然都能聽到,何必要弄得更加復雜?
前不久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美國著名音樂史學家,爵士樂評論家泰德·喬亞(Ted Gioia)著作的《如何聽爵士》細致的講述了人們應該如何欣賞爵士樂這一特殊的音樂類型。泰德從爵士的起源講起,并分析了聽眾應該如何欣賞并判斷舞臺上音樂家們的“交流”。想要更多了解爵士樂自身魅力的朋友們,不妨買一本讀讀看。他的解析引導著你學會聆聽不同的節奏,音調和音色,以及個性。可在做到這一切之前,我們也應該學會怎樣使用我們的耳朵,而不是盲目的將聽音樂作為一項功課完成 ——何況,這一切的“訓練”也只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細致的聽到音樂的美。
當下,聽音樂的方式多得快讓我們不會聽音樂了。從在音樂廳,俱樂部現場,酒吧觀看演出到在家中使用監聽音箱,唱片機,手機揚聲器或同過監聽/非監聽耳機播放音樂——這些便利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到音樂帶給我們的美好。
但我們有因此而聽到了更多好的音樂么?一些時候,我們自我的“疏忽”可能造就了很多遺憾,也許一場聽完并無任何感想的音樂會在多年后成為了暢銷經典——是我們那晚的耳朵狀態不佳?還是個人審美的不同?也有一種情況,很可悲,就是在舞臺上的音樂家并沒有在“聽”他們自己的演奏。記得有幾次,在一家Live House,我很輕松地將身體倚著靠背,閉上眼,用雙耳細微捕捉著舞臺上的每一舉動,卻遲遲無法“聽見”就在我眼前不到10米處的鋼琴家的solo。首先,這與樂隊的大小無關:獨奏,三重奏,甚至大樂隊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其次,這也與演奏音量大小無關,只不過這些演奏并不能穿過耳朵直達人們的心里,在耳外時,就散了。
美國著名鋼琴家,即興演奏家凱斯·杰瑞特(Keith Jarrett)在2014年NEA Jazz Masters上的演講中說道:“現在的人們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聽什么。”
Keith Jarrett
“在以前沒有網絡的時候,人們會去外面‘體驗’音樂:去唱片店購買CD,去圖書館借唱片,或者去聽一場現場演出。”
現在的我們更多只是通過不同的網絡平臺聽音樂,不過在這個生活節奏快的時代,這似乎并沒什么。但音樂,源自于聲音的共振,只有在現場才能完整地體驗聆聽的整個過程——這也是一個音樂家和觀眾需要共同‘享受’的過程,如果只是一個人在臺上默默地演奏,那這個過程就不完整,就無法達到它應有的效果。
"Music is not something you can use words to describe. Music is either in the air and you find it or it is in the air and you d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