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院、青年劇場、家庭劇場、戲曲劇場……近日,北京陸續推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劇場,而在全國,類似的專業劇場也在紛紛涌現。可以說,劇場正進入一個精耕細作的時代。專業劇場的紛紛誕生不僅僅是劇場專業化的體現,同時也可以擴大戲劇市場、激發創作欲望,培養更多的人才和觀眾。
劇場更“小”,成為演出市場趨勢
近日,坐落于北京西城區北京青年宮內的北京青年劇場正式開幕。劇場突出了青年元素,別具匠心的裝修、獨樹一幟的風格,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朝氣。作為國內首個以青年為核心群體的劇場,北京青年劇場以“無戲劇,不青春”為口號,吸引著以大學生為主要群體的觀眾。北京青年宮主任馮青松說,北京西邊高校人才聚集,但中型劇場稀缺,青年劇場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
與此同時,7月16日,全國首個以喜劇為核心定位的“北京喜劇院”也開門迎客。業內人士透露,北京市還將陸續成立各種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專業劇場。如針對適齡兒童的家庭劇場、針對幼兒的親子劇場、專門演出戲曲的戲曲劇場等。
不僅在北京,專業劇場在全國其他城市也已經相繼出現。上海有“新光懸疑劇場” “黃浦劇場笑天地”“上劇場”,廣州有芭蕾舞團小劇場,深圳有八厘米戲劇工廠“Ai”劇場,武漢有“光谷客17排”劇院,隨著戲劇市場的不斷擴容,各類專業劇場正迎來發展的春天。
“隨著戲劇市場的發展,劇場細分已經成為大趨勢。”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姜彤林這樣認為。戲劇演出市場的擴容、觀眾的日益增多,為專業劇場的出現提供了條件。雖然各類觀眾有相同的欣賞愛好,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階層、不同教育背景的觀眾還是各具自己的欣賞習慣。另外,不同類型的戲劇放在不同的劇場演出,也會帶來“聚集效應”,讓觀眾可以認準哪些劇場肯定會上演哪種類型的作品,劇團和主創人員可以根據劇場的特點編創、排演相近的作品,劇場周邊還能匯聚起相類似的環境。比如著名的美國百老匯就是由音樂劇專業劇場匯集而成的。
“有人認為,現在并不是劇場發展的最好時期,但是我們發現,以青年劇場為代表的一批專業劇場正逆勢而上。”中國戲曲學院戲曲文學系主任謝伯梁說,實際上一些專業的中、小劇場在北京、上海,還有天津、南京這些城市發展得特別好,形成了固定的觀眾群。小劇場演出是近些年最為發達的戲劇演出,一些大城市每晚都有幾十部小劇場話劇在演出,觀眾格外熱情,臺上臺下互動熱烈。小劇場話劇發展到一定程度,往往會選取更為專業化的方向走下去,因為這樣可以使觀眾的興趣更為集中,劇場的效果會更加突出,氣氛更加濃烈,票房會更好。
此外,舞臺“禁奢令”頒布后,戲劇市場迅速進入了調整和轉型,向著更精細的方向發展,依賴劇場魅力吸引觀眾正成為市場成熟后的選擇。不過,專業劇場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全國各地專業劇場的發展并不均衡。北奧集團副總經理、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海君認為,“總體而言,專業劇場主要在一線城市發展迅速,年演出量可以達到180到200場。”其他城市,有的還只有一座大劇院,有的劇場尚未解決如何經營的問題,有的根本不知道還有專業劇場,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專業劇場將會越來越多。
舞臺更“大”,利于培育人才和市場
劇場的專業化建設,僅是開端。如何通過專業劇場開拓市場、培養觀眾、促進創作,才是目前專業劇場的當務之急。
專家指出,劇場的專業化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早已存在,如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兒童劇院,還有更早的少年宮劇場等。但這些劇場主要根據劇目類型對自身進行分類,遠不及現在的專業劇場“專業”。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鄭穎以今年9月份將在水立方成立的兒童親子劇場為例,“不僅劇目以親子劇為主,而且在環境設置上融合了很多早教的理念。座椅設置只有100多個,為親子互動提供了便利。座椅高度也根據學齡前兒童的身高量身打造。”如今專業劇場已經更多地考慮了觀眾的年齡特征和喜好特征,從特定目標出發結合劇場本身結構對劇場進行綜合定位,使專業劇場更加“專業”。
專業劇場在環境設置和劇目選擇上都盡力滿足觀眾的實際需求,這樣的做法也吸引大量有相同興趣的觀眾前來,從而起到擴大戲劇觀眾和市場的作用。相關專家也指出,從觀眾群體培養來說,專業劇場的觀眾是不受“專業”限制的。以青年劇場為例,其觀眾絕非僅僅是青年觀眾,還包括那些關注青年的、想要了解青年的觀眾。姜彤林認為,專業劇場不僅設計符合目標觀眾的生理、心理特征,而且還會圍繞劇目開展很多相關聯的活動。專業劇場的票價也會根據不同目標人群的消費習慣而定,這樣能夠為大眾提供更多選擇的空間,從而鼓勵更多的人走進劇場。
“在戲劇人才的培養上,專業劇場也為新生力量開辟了一塊陣地。以青年劇場為例,小劇場話劇《深水區》的主創大都為90后,話劇《甄嬛傳》也吸引了一批青年創作人才。”姜彤林說。
鄭穎也提到:“綜合性的大劇場都傾向于聘請有名氣、有聲望的戲劇導演。專業劇場的興起正好為那些有創意的新生代導演提供了施展才藝的舞臺。未來,我們將成立青年導演工作室,希望能夠培養和挖掘更多有想法的青年導演,也希望青年劇場能夠成為他們邁向更大舞臺的一個起點。”
劇場細分也是劇場經營主體在轉型期拓展市場的一種營銷策略。“專業劇場定位精準,這種精確性和針對性在劇場宣傳、戲劇選擇以及活動策劃等方面給我們指明了方向,給劇場的運營帶來了種種便利。因此,專業劇場的出現其實是一個劇場管理、運營越來越成熟的標志。” 鄭穎說。
張海君認為,這種劇場經營模式的改變會帶動演出業態的轉型與升級。“從傳統業態來說,能集演出經濟、演出運營、劇目創投、劇場運營于一體的劇場非常少。而如今的專業劇場正是集戲劇培訓、戲劇工作室、劇院管理、演出運營于一體的綜合性劇場。”未來,北京青年劇院就將被打造成集演出、教育、孵化相結合的青年戲劇產業基地。
傳統更“硬”,通過劇場傳承戲曲藝術
“戲劇有了舞臺,傳統是其后臺。”謝伯梁在感嘆國內專業劇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提到需要通過劇場加強對中國戲曲傳播傳承。
7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旨在促進戲曲繁榮發展,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文件指出,提到要改善戲曲生產條件,其中為戲曲創作、排演提供好的場地和完備的設施用地是關鍵。
盡管近年來各類劇場紛紛成立,但是很多劇場都只是在上演西方戲劇,能夠發揮中國本土戲劇主體性的劇場并不多。尤其是專業的戲曲劇場更是屈指可數。針對這樣的現狀,北京即將建立專門的戲曲劇場,不僅要推出北京院團的演出,還要引入各地劇種的優秀作品、優秀的戲曲創作者,為所有的戲曲劇團提供一個首都大舞臺。
謝伯梁認為,“北京是全世界的戲曲中心之一,可是現在實際演出的戲曲太少,提供戲曲演出的平臺也太少。過去北京有不少戲曲演出的劇院,但是現在存留的已經不多。專業戲曲劇場的成立很好地填補了這一空缺,希望通過戲曲劇場促進中國傳統藝術與市場的對接,進一步拓展中國傳統藝術。”
張海君也指出,戲曲劇場在戲曲推廣、營銷等方面也要結合時代特點。“我們要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再對傳統業態進行提升。”而對于提升的方式,在張海君看來,就是走傳統戲曲與現代互聯網相結合的道路。“我們要找準角度,把戲曲融入與之相關的互聯網頁面中,然后慢慢地形成獨立的戲曲演藝互聯網業態,通過網上平臺的開發反哺傳統戲曲。”
從缺少劇場到大劇院紛紛拔地而起,從探索如何經營劇場到小劇場演出的悄然興起,今天,劇場又日益走向了專業化,其間,市場發展的規律、作品創作的走向、演出人才的變化、觀眾群的形成、新興劇團的出現,確實都值得梳理和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