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亂民多散、年荒鬼亦饑”,一幅描述日軍侵華時期流亡北平難民的巨作《流民圖》讓國畫大師蔣兆和聲名鵲起。半個多世紀后,一部話劇《蔣兆和》讓這位國畫大師重回人們視野。新版話劇《蔣兆和》日前剛剛結束在重慶大劇院的演出,自今年6月24日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以來,已有1.1萬人次入場觀看。
話劇《蔣兆和》為七幕劇,以“為民寫真”、“淞滬洗禮”、“劫后余生”為故事情節,通過對蔣兆和的塑造,表現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底層知識分子關注民生、呼喚和平、控訴戰爭的性格特點和不屈不撓的人格風骨、民族氣節。今年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新版《蔣兆和》在去年基礎上,對劇本進一步修改完善,對音樂、舞美進行了重新創作,對主演進行了調整。同時,制作單位瀘州市委宣傳部和瀘州文體廣電局大膽與民營劇團合作,選用曾獲中國戲劇最高獎金獅獎最佳編劇獎的王鵬博負責編導,由北京1998國際青年藝術劇團擔綱演出。
“少小離家未得歸,蹉跎歲月八十余。夢中常飲家鄉酒,期于相鄰共舉杯!”9月10日,新版《蔣兆和》在瀘州首場公演,當話劇最后一幕舞臺上蔣兆和吟出此詩后,臺下一片掌聲。從1989年落成的瀘州瀘縣玉蟾山《流民圖》巨幅浮雕,到去年11月7日,位于瀘州龍馬潭區小市街道卿巷子的蔣兆和故居修繕并向市民開放,話劇《蔣兆和》以精品成就一出經典舞臺劇的同時,也成為瀘州一張文化名片。
話劇《蔣兆和》是瀘州市繼音舞詩畫劇《天賜瀘州》之后再次以市場化運作,探索文旅演藝產業化途徑的文化創意產品。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鞠麗介紹,《蔣兆和》之所以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關鍵是劇本本身源于真人真事,劇本內容催人上進、催人奮進,給人光明和力量。《蔣兆和》劇本充分征求和聽取專家及蔣兆和家屬意見,前后修改20多次。該劇沒有大腕明星,卻有不少觀眾二度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