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北京北展劇場 > 行業新聞 |
|
|
捷杰耶夫率領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登陸國家大劇院 |
|
|
時間:2015.11.29 作者:保利劇院網站管理員 點擊:1234次 |
|
|
2011年秋天,捷杰耶夫率領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登臺國家大劇院,連續三天上演了柴科夫斯基的全部六首交響曲。自那之后,國家大劇院和馬林斯基劇院共同策劃了一系列俄羅斯作曲家專場音樂會,包括2012年的肖斯塔科維奇、2013年的斯特拉文斯基以及去年的普羅科菲耶夫。12月3日、4日,捷杰耶夫將再度率團歸來,帶來兩場時長超過三小時的音樂會,陸續上演拉赫瑪尼諾夫的全部三首交響曲、四首鋼琴協奏曲,以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和交響舞曲,全景式呈現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苦旅”。 柴科夫斯基的預言,拉赫瑪尼諾夫的遠大前程 關于拉赫瑪尼諾夫,霍洛維茨說他“無疑是最偉大的鋼琴大師”;克勞迪奧·阿勞也說他屬于“寥若晨星的少數永垂不朽的大師”之列;魯賓斯坦更是大贊其藝術造詣:“我打心底里認為拉赫瑪尼諾夫首先是一個鋼琴家,尤其是他演奏自己的作品時,其水平是無人能夠超越的。” 事實上,早在蓋棺論定之前,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早已對年輕的拉赫瑪尼諾夫寄予厚望。1889年,年僅16歲的拉赫瑪尼諾夫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求學時,教授柴科夫斯基曾在這個學生的成績單上打了五分滿分,并在分數的周圍打了三個加號,顯示出對拉赫瑪尼諾夫格外的欣賞。從那以后,柴科夫斯基一直關注著這個學生的成長,并預言他必定有個遠大前程。 對于拉赫瑪尼諾夫而言,受到柴科夫斯基的贊賞無疑是個驚喜,畢竟這是他的音樂偶像。后人常認為,拉赫瑪尼諾夫的創作風格深受老柴的影響,有著深厚的俄羅斯民族音樂的基礎。1893年,柴科夫斯基曾邀請拉赫瑪尼諾夫以他的畢業作品獨幕歌劇《阿萊科》,和自己的新作兩幕歌劇《約蘭達》同臺連演。盡管這一計劃最終因為柴科夫斯基的突然離世而未能實現,但卻留下了一段帶有無盡想象的永恒迷思。 和老柴一樣,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充滿了對生活的情感和思考。他曾說過:“在我創作的時候,我從未想過一定要一鳴驚人或者與眾不同,也不曾刻意追求什么浪漫主義的風格,更沒有因為要當俄羅斯民族音樂家而增添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東西。我是一個俄羅斯的作曲家,生于斯,長于斯,它塑造了我的性格,決定了我人生之路的基調。既然我的音樂是我的性格縮影,那么它必定也是俄羅斯民族、俄羅斯音樂的縮影。” 戰爭中的顛沛流離,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苦旅 在被柴科夫斯基斷定了擁有遠大前程之后,拉赫瑪尼諾夫真正開始了他的職業道路,同時也是他的人生旅程。對他來說:“音樂是從心中流淌出來的,最后也要回歸到心靈中去。我所做的僅僅是簡單明了地將我的心靈之語付諸筆端,這便是我的創作了。不論是愛情、痛苦、悲傷還是虔誠,通通都成了我的音樂。” 本次即將上演的曲目幾乎貫穿了拉赫瑪尼諾夫的整個音樂人生 捷杰耶夫此次即將上演的九首曲目,幾乎貫穿了拉赫瑪尼諾夫的整個音樂人生,構建起一座屬于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博物館”。1891年,拉赫瑪尼諾夫成功的以《升F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當時還是學生的他在這首曲子里彰顯了飽含青春的活力。然而幾年之后,當他的《D小調第一交響曲》首演時,已經成名的拉赫瑪尼諾夫卻遭遇了事業的滑鐵盧,在圣彼得堡的首演飽受惡評,他也因此患上了嚴重的精神衰弱。直到五十年后為紀念拉赫瑪尼諾夫逝世五周年,這部作品才二度上演。 其實,拉赫瑪尼諾夫對這部作品從未絕望,他一直認為首演之后被打入地獄,是因為管弦樂團的糟糕配器和指揮家的笨拙指揮,而這首樂曲本身既有非常出彩的地方,也有幼稚、做作、華而不實的地方。可以說,拉赫瑪尼諾夫當時戰勝了自己,因為接下來一段時間他便進入了創作的黃金時期。1901年首演的《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和1908年首演的《E小調第二交響曲》都拿下了格林卡大獎,加上超高難度的《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他向世人宣告了拉赫瑪尼諾夫時代的到來。 但是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拉赫瑪尼諾夫的創作和他的生活一樣,開始了一場顛沛流離。從1914年起,拉赫瑪尼諾夫攜妻帶女輾轉歐美,直到1921年才在美國買房定居下來。戰亂期間,他一直在創作《G小調第四鋼琴協奏曲》,直到1926年才最終完成。從這時起,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中呈現出一種悲觀陰沉的情緒,這與他戰爭撻伐、顛沛流離的生活不無關系。后來,1934年完成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1936年首演的《A小調第三交響曲》,以及1940年的作品《交響舞曲》,無不流露出拉赫瑪尼諾夫對故土的思念。 正如拉赫瑪尼諾夫自己所說,他的音樂全都來自于他的生活,生活中的喜怒哀來也都在音樂中得以抒解。樂評人王紀宴認為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中有一種俄羅斯繪畫的氣闊和美麗,“拉赫瑪尼諾夫音樂中奔涌不息的波瀾壯闊音流,讓我自然地想到他喜愛的、同俄羅斯民族密切相關的另一道景觀——河流。拉赫瑪尼諾夫的寬廣旋律、絢麗音色、憂郁氣質和史詩氣魄,永遠洋溢著其他作曲家不能給予我們的特殊感受。”樂評人柯輝則表示,“這些作品幾乎貫穿了拉赫瑪尼諾夫顛沛流離的一生。這樣美妙的事情若放在十年前,我們只能在夢中暢想,但這一次我們將美夢成真,一次把拉赫瑪尼諾夫美妙旋律的癮過足!” 中國鋼琴家孫穎迪此次將挑戰拉赫瑪尼諾夫最難的《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中國鋼琴家孫穎迪此次將挑戰拉赫瑪尼諾夫最難的《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談及這位作曲家的音樂人生,孫穎迪說:“我想,很少有人不為其迷人的旋律和瑰麗多彩的和聲所打動的。事實上,拉赫瑪尼諾夫音樂作品所呈現的內容,絕非浪漫深情那么簡單。他是線條與色彩的大師,也是沉郁與孤獨的最佳代言人。他的質樸讓我想起托爾斯泰小說里描述鄉間生活的文字,最深沉的情感根本無需過多的修飾。透過夕陽下斑駁的樹影眺望遠方,在人生的雙縱線到來前,漂泊恐怕是唯一的旋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