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李六乙改編、執導的話劇《小城之春》將于4月2日至4日首次登陸京城,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
從電影到話劇,《小城之春》經典再現舞臺
電影《小城之春》由費穆導演拍攝于1948年,1995年該片被評選為中國電影90年歷史上10部經典作品之一;2005香港金像獎協會公布“最佳華語片一百部”,《小城之春》成為得票最高的電影。
2001年,導演田壯壯為向費穆先生致敬,曾將電影重拍,成為他極具代表性及影響力的作品;李六乙導演獲得著名音樂家費明儀女士提供其父親費穆先生的珍貴電影劇本手稿及其他相關資料,于2011年完成《小城之春》這部作品的改編,并于2015年4月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完成世界首演;2015年10月,《小城之春》受邀于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2016年4月,為紀念費穆先生110周年誕辰,話劇《小城之春》即將在天橋藝術中心演出,此番為北京首演。李六乙導演戲曲功底深厚,他同時也是劇本改編和舞美設計。費穆先生的女兒費明儀女士擔任藝術顧問,并為該劇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珍貴的手稿和資料。
從1948年到2016年,世界有了太多變化,但李導堅信從電影到話劇并沒有任何代溝,人物的悲憫和思慮、言語中的詩意、當代的審美和哲思、憂傷的美學氣質,看似與現在的生活不同,實際息息相關,作品主題毫不過時。李導說:“這部作品一方面詩化到極致,城墻由書本堆砌而成,古詩詞和昆曲化為人物的一部分表達抽象的情感;布景和道具,觀眾可以看到城墻上搖曳的野草、戴禮言的藥罐真實的一景,等等。”昆笛由遠及近響起,在舞臺的“滿”與“空”之間,在空間的“虛”與“實”之中,在歷史的“遠”與“近”之外,每個觀眾一定能閱讀到自己心中獨特的“小城之春”。
談及此劇,李導說,這部作品所有的呈現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演員的表演完成。這也就是中國戲曲的本質,演員構建一切。我的演員擁有這種能力,他們把舞臺上的一切完成了。這個舞臺已經不是舞臺了,是他們寫實的空間,想象的空間,潛意識的空間,心靈的空間……都是通過他們的表演來實現的。
大青衣盧芳,演繹不同人生
曾幾何時,盧芳的稱謂是演員胡軍的太太;近半年,她的稱謂是熱門親子電視節目中“康康的媽媽”。
在這兩個慣常的身份之外,盧芳是一位非常優秀且敬業的職業話劇演員。她自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后來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工作,一直堅守在話劇舞臺。多年來,他與林兆華和李六乙兩位導演不斷合作,塑造了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舞臺形象。如林兆華導演執導的《茶館》中的小丁寶,《白鹿原》中的小娥,《大將軍寇流蘭》中的維吉尼亞;李六乙導演執導的《家》中的瑞玨,《安提戈涅》中的安提戈涅,《推銷員之死》中的琳達,《萬尼亞舅舅》中的葉蓮娜,等等。近幾年,盧芳跟隨兩位導演的作品不斷在國內外演出,她的表現力和舞臺魅力足以打動任何看過她作品的人。為了飾演《小城之春》中的女主角玉紋,她拜師北方昆曲劇院的魏春榮老師,以及劇中飾演樂手的竹笛演奏家王建平老師學習昆曲。
名家、大腕兒好評如潮
話劇《小城之春》曾于去年在香港、上海演出過。費穆女兒費明儀看過《小城之春》后評價道:“看著舞臺上的演出,我一直在想,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爸爸在訴說他的心聲……把《小城之春》從銀幕搬到舞臺是有困難的,李六乙不僅保留了原來電影的精華,還用舞臺藝術重新進行了豐富。我相信我父親要是能看見的話,一定會很高興。就好像貝多芬的音樂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演繹,但音樂里仍然有貝多芬的性格。”
國際知名作曲家譚盾在看了《小城之春》后給出了高度的評價,他說:“看這部戲每一秒鐘我都被吸引著,像在聽四手聯彈,方方面面無休止地對位,實在是過癮。當今這么浮躁、繁忙的社會里面,能夠沉下心來,詮釋一個那么偉大的藝術家的作品,我向你們致敬。”
中國劇協主席、著名演員濮存昕在欣賞了《小城之春》后表達了他對該劇的喜愛之情:“李六乙改編過不少劇本,這部作品是從電影來的,但他的語言的載量要大得多。依靠演員的敘事,同時也是劇情中角色的對話、旁白、獨白……混雜在一起,六乙用自己的語言給大家講故事,這個故事講得很好,我喜歡。”
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 話劇《小城之春》
演出時間:2016年4月2日—4日
演出場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
演出價格:99/180/380/480/680元
購票鏈接:http://www.zypw.org/Pic_Detail.asp?id=815
制作、演出;北京李六乙戲劇工作室 |